何謂選擇權?新手必學指南,輕鬆理解投資利器

何謂選擇權?新手必學指南,輕鬆理解投資利器


Lieta Research是Evan架立的全面透視美股期權的網站,在裡面可以清楚的看到造市商的行為,讓你直接打開股票戰場上的地圖迷霧。
使用我的優惠碼MOFI,可享10%折扣。同時我也會寫一系列文章做Lieta Research的教學,敬請大家期待

「何謂選擇權?」你是否想了解這項金融工具,但又覺得它複雜難懂?其實選擇權並不像想像中那樣神秘,它就像一張「未來可以用特定價格買賣商品的憑證」。簡單來說,你擁有了選擇權,就擁有了「選擇交易與否的權利」,可以根據市場行情決定是否執行這個權利,讓投資策略更靈活多變。 你想進一步了解選擇權的運作方式嗎?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淺出地認識選擇權,並提供實用的投資技巧,讓你輕鬆掌握這項投資利器!

可以參考 4%法則退休攻略:達成財務自由的終極秘訣

選擇權是什麼?

你是否曾經想過,在股市中除了買進股票,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參與市場波動,甚至創造更高報酬?選擇權,就是一種讓你掌握市場動態的利器!它是一種「選擇交易與否的權利」,顧名思義,你擁有選擇是否要履行契約的權利,也可以選擇「買」這個權利或「賣」這個權利。買方,就是買進權利的角色;賣方,則是賣出權利的角色。

選擇權就像是一張「入場券」,讓你可以在未來某個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賣某種商品,例如股票、指數或原物料等。這張入場券的價值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標的商品的價格、時間價值以及市場的預期。舉例來說,如果你預期某家公司的股價會上漲,你可以選擇買進「認購權」,這張權利讓你可以在未來某個時間以特定價格買進該公司的股票。如果股價真的上漲,你就可以以較低的價格買進股票,並在市場上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賺取差價。

選擇權與股票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除了擁有標的商品的價格變動外,還包含了時間價值。時間價值指的是隨著時間推移,選擇權的價值會逐漸減少,因為距離到期日越近,選擇權的價值就越低。因此,選擇權的價格會受到時間價值的影響,而這也是選擇權交易策略中重要的考量因素。

選擇權的交易方式與股票不同,它需要更深入的了解,也需要更謹慎的操作。但只要掌握正確的知識和策略,選擇權可以成為你投資組合中強大的工具,讓你更靈活地應對市場的變化,創造更高報酬。

選擇權的種類:Call 和 Put

理解選擇權的種類是掌握美股選擇權的第一步。選擇權分為兩種:Call 選擇權和 Put 選擇權。簡單來說,Call 選擇權賦予買方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購買標的資產的權利,而 Put 選擇權則賦予買方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

舉例來說,假設你預期蘋果公司 (AAPL) 的股價將會上漲,你可以選擇購買 AAPL 的 Call 選擇權。這表示你支付了一定的權利金,獲得了在未來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 AAPL 股票的權利。如果 AAPL 的股價真的上漲,你可以行使你的 Call 選擇權,以較低的價格買入 AAPL 股票,並在市場上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賺取差價。反之,如果 AAPL 的股價下跌,你可以選擇不執行你的 Call 選擇權,只損失權利金。

而 Put 選擇權則適用於預期標的資產價格下跌的情況。例如,你預期台積電 (TSM) 的股價將會下跌,你可以選擇購買 TSM 的 Put 選擇權。這表示你支付了一定的權利金,獲得了在未來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賣出 TSM 股票的權利。如果 TSM 的股價真的下跌,你可以行使你的 Put 選擇權,以較高的價格賣出 TSM 股票,並在市場上以更低的價格買入,賺取差價。反之,如果 TSM 的股價上漲,你可以選擇不執行你的 Put 選擇權,只損失權利金。

選擇權的交易方式可以分為買入和賣出兩種:

  • 買入選擇權 (Buy Option):買入選擇權的投資者支付了一定的權利金,獲得了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買入選擇權的潛在利潤是無限的,但潛在虧損僅限於權利金。
  • 賣出選擇權 (Sell Option):賣出選擇權的投資者收取了一定的權利金,承擔了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義務。賣出選擇權的潛在利潤是有限的,但潛在虧損是無限的。

選擇權的種類和交易方式看似複雜,但只要掌握基本概念,就能夠理解選擇權的運作原理,並運用不同的策略來提升投資效益。下一章節將更深入地探討選擇權的交易策略,並透過實際案例分析不同策略的獲利與虧損情況。

何謂選擇權?新手必學指南,輕鬆理解投資利器

何謂選擇權.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Youtube CTA
老墨的 YouTube 會員開通啦,現在只要加入會員即可享有以下福利:

現在就點這裡加入會員,立刻享有全面福利


選擇權四種基本交易策略是什麼?

先前提到的選擇權四種基本交易策略,我們可以從圖形發現,至到期日的報酬是拗折、非線性的。 投資人可以藉由這四種基本策略,組合出許多其他種類的報酬型態,這也是傳統金融工具所做不出來的報酬型態。

首先,我們來看看買入認購權和買入認沽權。這兩種策略都是「看漲」和「看跌」的典型代表。 買入認購權的投資者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會上漲,而買入認沽權的投資者則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會下跌。 舉例來說,如果你預期某支股票的價格會上漲,你就可以買入認購權,以低於市場價格的價格購買股票。 如果股價真的上漲,你就可以在到期日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股票,賺取差價。 反之,如果你預期某支股票的價格會下跌,你就可以買入認沽權,以低於市場價格的價格賣出股票。 如果股價真的下跌,你就可以在到期日以更低的價格買回股票,賺取差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賣出認購權和賣出認沽權。 這兩種策略都是「看跌」和「看漲」的典型代表。 賣出認購權的投資者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會下跌,而賣出認沽權的投資者則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會上漲。 舉例來說,如果你預期某支股票的價格會下跌,你就可以賣出認購權,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價格賣出股票。 如果股價真的下跌,你就可以在到期日以更低的價格買回股票,賺取差價。 反之,如果你預期某支股票的價格會上漲,你就可以賣出認沽權,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價格買回股票。 如果股價真的上漲,你就可以在到期日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股票,賺取差價。

這四種基本策略的風險報酬特性並不相同。 買入認購權和買入認沽權的風險有限,但報酬潛力也有限。 賣出認購權和賣出認沽權的風險較高,但報酬潛力也較高。 投資人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

例如,如果你是一個風險厭惡的投資者,你可能更傾向於選擇買入認購權或買入認沽權。 如果你是一個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你可能更傾向於選擇賣出認購權或賣出認沽權。

選擇權交易的報酬型態是多元的,這也是它吸引投資人的原因之一。 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組合出不同的交易策略,以達到不同的投資目標。

選擇權四種基本交易策略
策略 方向 預期 報酬特性 風險承受能力
買入認購權 看漲 標的資產價格會上漲 風險有限,報酬潛力有限 風險厭惡
買入認沽權 看跌 標的資產價格會下跌 風險有限,報酬潛力有限 風險厭惡
賣出認購權 看跌 標的資產價格會下跌 風險較高,報酬潛力較高 風險承受能力較高
賣出認沽權 看漲 標的資產價格會上漲 風險較高,報酬潛力較高 風險承受能力較高

選擇權的種類:買權與賣權

選擇權分為兩種,分別是買權(Call Option)和賣權(Put Option)。買權是指買方擁有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標的資產的權利,但沒有義務。舉例來說,小戴買入了牛肉期貨的買權,履約價格為 250 元 / 斤,表示他可以在一個月後以 250 元 / 斤的價格買入牛肉,但如果牛肉價格低於 250 元 / 斤,他可以選擇不買入。買權通常用於看漲市場,也就是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會上漲的情況。

賣權則是指買方擁有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但沒有義務。也就是說,小戴可以選擇在一個月後以 250 元 / 斤的價格賣出牛肉,即使牛肉價格低於 250 元 / 斤。賣權通常用於看跌市場,也就是預期標的資產價格會下跌的情況。

買權和賣權的權利金,也就是買方支付給賣方的價格,會受到標的資產價格、時間價值、波動性等因素影響。買權的權利金會隨著標的資產價格的上升而上升,而賣權的權利金會隨著標的資產價格的下降而上升。

選擇權交易的風險和報酬都比股票交易高,因為選擇權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減,而且會受到標的資產價格波動的影響。因此,在進行選擇權交易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功課,了解選擇權的特性和風險,並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

選擇權是期貨嗎? 選擇權與期貨最大的差別在於「履行義務」的差別!

選擇權和期貨雖然都屬於衍生性金融商品,但兩者在交易的本質上存在著重大差異。最大的差別在於「履行義務」的差異。選擇權的交易在於買賣「權力」,而期貨的交易在於買賣「權力」與「義務」。

簡單來說,選擇權的買方擁有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但沒有義務。例如,你買了一張看漲選擇權,這代表你擁有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買入某種股票的權利,但你並沒有義務一定要買入。如果你認為股票價格會上漲,你可以選擇執行你的權利,以較低的價格買入股票,然後在市場上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賺取價差。但如果你認為股票價格不會上漲,你也可以選擇不執行你的權利,讓選擇權到期失效,你所付出的權利金就如同放棄了這次交易的機會成本。

而期貨的買賣雙方則都有義務在約定時間,以約定的價格完成交易。例如,你買了一張原油期貨合約,這代表你承諾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買入原油,而賣方也承諾在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賣出原油。無論原油價格在未來是上漲還是下跌,你都必須履行你的義務,以約定的價格買入原油。這也代表著,期貨交易的風險和報酬都比選擇權更高,因為你必須承擔價格波動的風險,同時也擁有獲利的潛力。

因此,選擇權和期貨的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技巧也截然不同。選擇權的交易策略通常著重於利用價格波動的機會,而期貨的交易策略則更注重於對價格趨勢的預測。選擇權的風險管理主要在於控制權利金的支出,而期貨的風險管理則需要考慮到價格波動的風險,以及保證金的管理。

總之,選擇權和期貨雖然都是衍生性金融商品,但兩者在交易的本質上存在著重大差異。選擇權的交易在於買賣「權力」,而期貨的交易在於買賣「權力」與「義務」。了解兩者的差異,才能在投資決策時做出明智的選擇。

可以參考 何謂選擇權

何謂選擇權結論

了解「何謂選擇權」後,你已經掌握了這項金融工具的基本概念,也學習到選擇權的種類、交易策略以及與期貨的差異。選擇權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能為投資人帶來不同的報酬型態,但同時也伴隨著風險。

投資選擇權如同在金融市場中運用策略,需要深入理解其運作機制,並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建議你從學習基本概念開始,並透過模擬操作熟悉交易策略,在掌握知識與經驗後再進行實際投資。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對「何謂選擇權」有更清晰的認識,並為你開啟探索選擇權世界的旅程。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選擇權,可以參考相關書籍、網站和課程,並持續關注市場動態,提升你的投資技能。

何謂選擇權 常見問題快速FAQ

選擇權難懂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理解?

選擇權的概念確實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但其實可以用簡單的例子來理解。想像你想要買一台新手機,但現在價格還很高,你預期未來幾個月價格可能會下降。這時候,你可以選擇「買入認沽權」,這就像你花了一點錢,獲得了在未來某個時間以特定價格賣出這支手機的權利。如果手機價格真的下跌,你就可以行使這個權利,以較低的價格賣出手機,賺取差價;如果價格沒有下跌,你也可以選擇放棄這個權利,只損失一點權利金。這就是選擇權的簡單概念,它讓你擁有在未來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交易某項資產的選擇權利,而不是直接買賣資產本身。

選擇權適合所有投資者嗎?

選擇權交易的風險和報酬都比股票交易高,因為選擇權的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減,而且會受到標的資產價格波動的影響。因此,選擇權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尤其是不熟悉金融市場或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在進行選擇權交易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功課,了解選擇權的特性和風險,並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如果你對選擇權交易還不熟悉,建議先從學習基本概念和練習模擬交易開始,逐步熟悉操作方式,再進行實際的交易。

選擇權交易有什麼優點呢?

選擇權交易的優點包括:

  • 杠杆效應:選擇權交易的杠杆效應高,可以放大投資收益,但也同時放大投資風險。
  • 靈活度:選擇權交易可以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制定不同的交易策略,例如看漲、看跌、中性等。
  • 時間價值:選擇權的價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減,這也是選擇權交易策略中重要的考量因素。

選擇權交易的風險和報酬都比股票交易高,但只要掌握正確的知識和策略,選擇權可以成為你投資組合中強大的工具,讓你更靈活地應對市場的變化,創造更高報酬。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