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購買選擇權?價內與價外選擇權的秘訣

如何購買選擇權?價內與價外選擇權的秘訣


Lieta Research是Evan架立的全面透視美股期權的網站,在裡面可以清楚的看到造市商的行為,讓你直接打開股票戰場上的地圖迷霧。
使用我的優惠碼MOFI,可享10%折扣。同時我也會寫一系列文章做Lieta Research的教學,敬請大家期待

想要學習如何購買選擇權,首先要了解價內與價外選擇權的區別。 以購買認購權為例,如果目標股票價格為 100 元,您在 100 元以下買入的稱為價內選擇權,100 元以上的則稱為價外選擇權。 價內選擇權的風險和回報較低,通常被視為更保守的選擇。 想要查看美股的選擇權資訊,可以透過 Yahoo Finance 搜尋股票名稱,點選「Options」即可查詢。 了解這些資訊可以幫助您在購買選擇權時做出明智的決策。

可以參考 如何獲得最佳期權技術?高效攻略,短時間內掌握期權策略精要

價內與價外選擇權:掌握選擇權交易的第一步

在深入了解如何購買選擇權之前,首先要先了解選擇權中的價內與價外所代表的涵意。 假設目前某隻股票(假設代號為 XYZ)現價為 100 元,以「Buy Call option」期權為例,買在 100 元以下的則稱之為「價內選擇權 ITM」,買在 100 元以上的選擇權則稱之為「價外選擇權 OTM」。

舉例來說,若您以 95 元的價格買入 XYZ 股票的 Call option,而 XYZ 股票的現價為 100 元,則此 Call option 屬於「價內選擇權」,因為履約價 95 元低於現價 100 元。反之,若您以 105 元的價格買入 XYZ 股票的 Call option,而 XYZ 股票的現價為 100 元,則此 Call option 屬於「價外選擇權」,因為履約價 105 元高於現價 100 元。

若想了解目前美股的選擇權資訊,至 Yahoo Finance 中,搜尋股票名稱,並點擊其「Options」即可查看目前股票選擇權資訊。 在 Yahoo Finance 的「Options」頁面中,您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履約價、到期日和價格的選擇權合約。 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選擇權合約。

如同所有交易,價內選擇權也具有風險和回報,但價內選擇權通常被視為「較為保守」。 這是因為價內選擇權的履約價較低,因此在股票價格上漲時,您更有可能獲利。 此外,價內選擇權也具有更高的「內在價值」。

選擇權具有「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 內在價值是指選擇權本身的價值,而時間價值是指選擇權到期前的剩餘價值。 價內選擇權具有更高的「內在價值」,因為其履約價低於現價,因此即使股票價格沒有上漲,您仍然可以透過賣出選擇權來獲利。 這也意味著,價內選擇權的「時間價值」較低,因為其內在價值較高,因此其剩餘價值較少。

了解價內與價外選擇權的區別,是選擇權交易的第一步。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更深入地探討選擇權的風險和報酬,以及如何使用 Yahoo Finance 查詢美股選擇權資訊。

選擇權什麼時候買賣?

在台股選擇權市場中,投資人可以選擇買賣「CALL」或「PUT」兩種選擇權,而「CALL」和「PUT」的交易動作,則決定了投資人對標的股票未來價格的預期。買入「CALL」代表預期標的股票價格會上漲,而買入「PUT」則代表預期標的股票價格會下跌。此外,台股選擇權還有「雙週選擇權」與「月選擇權」兩種合約供投資人交易,它們的合約特性和結算時間有所不同。

  • 雙週選擇權:每14天結算一次,於每星期三8:45開放新合約交易,直到兩週後的星期三13:25進行結算。因此,每個週三都同時有新、舊合約可交易。雙週選擇權的週期較短,適合短線交易者,可以更頻繁地調整投資策略。
  • 月選擇權:是在每個月第3個星期三進行結算,每月結算一次。月選擇權的週期較長,適合中長線交易者,可以更長期地持有選擇權合約。

選擇權的買賣時機,取決於投資人對標的股票未來價格的預期和交易策略。例如,如果投資人預期標的股票價格會上漲,就可以買入「CALL」選擇權,反之,如果投資人預期標的股票價格會下跌,就可以買入「PUT」選擇權。此外,投資人也可以根據不同的交易策略,選擇不同的選擇權合約和結算時間。例如,短線交易者可能會選擇雙週選擇權,而中長線交易者可能會選擇月選擇權。

如何購買選擇權?價內與價外選擇權的秘訣

如何購買選擇權?.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Youtube CTA
老墨的 YouTube 會員開通啦,現在只要加入會員即可享有以下福利:

現在就點這裡加入會員,立刻享有全面福利


選擇權如何計算?

選擇權的成本計算方式依據買賣兩方的角色不同,金額也會不同。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 買方是下注者 ,需要付出的成本(也就是 權利金 )為一個籌碼50元 × N (時價),玩家可自行選擇每次賭注要賭多少籌碼、並且自己決定要押在哪個位子。 賣方則是莊家 ,須先支付 保證金 以確保輸錢時有錢可支付給買方;同時,賣方可收回買方提供的權利金。

為投注者,須付出權利金(也就是要下注的籌碼)。 計算方式為權利金×50×口數,買方可自行決定要下注多少。 莊家,為保證有足夠的金額賠償給買方,須先付出保證金。 金額依據選擇權類型不同而有差異。

而隨著買方、賣方的角色差異,兩者所需付出的成本也大不相同。 那權利金、保證金及交易稅該怎麼計算? 我們將再下方一併說明統整。

首先,我們來談談權利金的計算方式。 權利金的金額會受到標的資產的價格、到期時間、波動率、利率等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標的資產的價格越高、到期時間越長、波動率越大、利率越高,權利金的金額就會越高。 舉例來說,假設你想要購買一張台積電的認購選擇權,標的價格為 500 元,到期時間為 1 個月,權利金為 10 元。 那麼,你需要支付的權利金為 10 元 × 50 × 口數。 假設你想要買 10 口,那麼你需要支付的權利金為 10 元 × 50 × 10 = 5,000 元。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保證金的計算方式。 保證金的金額會受到選擇權類型、標的資產的價格、到期時間、波動率等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賣出選擇權所需的保證金會比買入選擇權所需的保證金高。 舉例來說,假設你想要賣出一張台積電的認購選擇權,標的價格為 500 元,到期時間為 1 個月,保證金為 5,000 元。 那麼,你需要支付的保證金為 5,000 元。

最後,我們來談談交易稅的計算方式。 交易稅的金額會受到選擇權類型、交易金額等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交易稅的金額會根據交易金額的比例計算。 舉例來說,假設你想要購買一張台積電的認購選擇權,交易金額為 5,000 元,交易稅為 0.1%。 那麼,你需要支付的交易稅為 5,000 元 × 0.1% = 5 元。

總而言之,選擇權的成本計算方式並不複雜,但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例如標的資產的價格、到期時間、波動率、利率、交易金額等。 了解選擇權的成本計算方式,可以幫助你更準確地評估交易成本,並做出更明智的交易決策。

選擇權成本計算
角色 成本項目 計算方式 範例
買方(下注者) 權利金 權利金×50×口數 權利金10元 × 50 × 10口 = 5,000元
交易稅 交易金額×交易稅率 5,000元 × 0.1% = 5元
賣方(莊家) 保證金 依選擇權類型而定 5,000元
交易稅 交易金額×交易稅率 5,000元 × 0.1% = 5元

選擇權履約價如何影響買方的獲利空間?

選擇權的履約價是決定買方獲利空間的重要因素。一般狀況下,只有在行情漲過或跌破選擇權履約價時,買方就有獲利空間,才會選擇執行其權利,反過來說,若是低於履約價,則因權利金歸零的關係買方不會履約,此時合約成立時買方所支付的權利金才算妥妥地入了賣方的口袋。舉例來說,若您買入一張履約價為 100 元的認購權,而標的股票價格在到期日時漲至 110 元,您就可以選擇執行權利,以 100 元的價格買入股票,並以 110 元的價格賣出,賺取 10 元的差價,再加上您當初支付的權利金,這就是您的獲利。反之,如果標的股票價格在到期日時跌至 90 元,您就不會選擇執行權利,因為您可以在市場上以 90 元的價格買到股票,比履約價 100 元還要便宜,執行權利反而會讓您虧損。因此,選擇權的履約價決定了買方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獲利,也決定了買方在何種情況下會選擇執行權利。

除了履約價以外,買方在選擇權交易中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例如標的資產的價格走勢、到期時間、權利金的價格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買方的獲利空間和風險程度,因此在購買選擇權之前,務必仔細評估這些因素,並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

選擇權買方有什麼風險?

選擇權買方雖然在「理論上」風險有限、獲利無限,但實際上也存在著不少風險。最大的風險就是「時間」。雖然選擇權買方在買入合約時,付出的權利金是有限的,但隨著時間越接近結算日,選擇權價格將會逐漸降低,最終甚至歸零。這是因為選擇權的價值包含「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而時間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

舉例來說,假設你以100元的權利金買入一張到期日為一個月的台積電認購選擇權,當時台積電的股價為500元,而選擇權的履約價為510元。這時,選擇權的內在價值為0元(因為台積電股價低於履約價),而時間價值則為100元。如果一個月後台積電股價仍然維持在500元,那麼這張選擇權的價值就會只剩下時間價值,也就是說,你會損失100元的權利金。

因此,選擇權買方必須要考慮時間價值的流逝,並選擇合適的到期日和履約價,才能有效控制時間風險。此外,選擇權買方也需要設定合理的止損點,避免在時間價值快速流逝的情況下,造成更大的損失。

選擇權買方包含Buy Call以及Buy Put,他們的風險就是「時間」。 雖然選擇權買方在「理論上」風險有限、獲利無限,但隨著時間越接近結算日,選擇權價格將會逐漸降低,最終甚至歸零,所以選擇權買方獲利賺錢的機率比較低。 也因此,進行選擇權買方策略時,雖然損失有限,但也一定要控制好資金,因為買方是較高機率歸零的。

可以參考 如何購買選擇權?

如何購買選擇權?結論

學習如何購買選擇權,需要掌握的知識非常多,不只包含價內與價外選擇權的區別,更需要了解各種不同的選擇權策略,以及風險管理的技巧。 透過這篇文章,相信您已對如何購買選擇權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進行任何投資之前,務必了解其風險和報酬,並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選擇權交易是一種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方式,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容易造成損失。 建議您在進行選擇權交易之前,先做好充分的功課,並從小額交易開始,逐步累積經驗。

在未來,我會繼續分享更多關於選擇權交易的知識和技巧,幫助您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市場,並在投資過程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如何購買選擇權? 常見問題快速FAQ

選擇權交易的風險是什麼?

選擇權交易和其他投資方式一樣,存在著風險,即使是價內選擇權也會有風險。最主要的風險是時間價值的流失。當時間越接近到期日,選擇權的價值會逐漸降低,最終甚至歸零,因為選擇權的價值包含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而時間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因此,即使股票價格沒有下跌,也可能會因為時間價值的流失而導致損失。 此外,選擇權交易還存在著其他風險,例如市場波動、標的資產價格變動、流動性風險等。 了解選擇權交易的風險,並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可以幫助您降低投資風險。

該如何設定選擇權交易的止損點?

選擇權交易的止損點設定需要考慮多個因素,例如您的風險承受能力、交易策略、標的資產價格走勢等。 一般來說,可以設定一個合理的止損點,例如當選擇權價格下跌至一定程度時,您就會賣出選擇權,以限制您的損失。 設定止損點時,您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因素: 您的風險承受能力:您的風險承受能力越高,止損點可以設定得更低。 交易策略:不同的交易策略需要設定不同的止損點。 標的資產價格走勢:如果標的資產價格走勢不確定,您可能需要設定更嚴格的止損點。 選擇權的類型:不同的選擇權類型,例如認購權或認售權,需要設定不同的止損點。

如何學習選擇權交易?

學習選擇權交易需要時間和努力。您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法: 阅读相關书籍:市場上有很多關於選擇權交易的書籍,可以幫助您了解選擇權交易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觀看線上課程:很多線上平台提供關於選擇權交易的課程,可以幫助您快速學習相關知識。 參加實體課程:參加實體課程可以讓您與老師和同學互動,更深入地學習選擇權交易。 模擬交易:在實際交易之前,您可以先進行模擬交易,熟悉選擇權交易的流程和操作。 關注市場資訊:關注市場動態,了解選擇權交易的最新趨勢和市場變化。 選擇權交易需要不斷學習和練習,才能掌握相關知識和技巧。

返回頂端